导语:
什么是雇主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有哪些风险因素?雇主责任险都赔哪些损失?雇主责任险的常见不赔情形有哪些?雇主责任险跟团体意外险、安责险区别在哪儿?
工厂、企业,都面临着员工的人身伤亡风险,作为员工的雇主——工厂或企业,买社保工伤保险是国家硬性要求,但工伤保险远不能解决绝大部分企业的痛点,由于企业的员工面临的风险是多样化、复杂化的。所以,社保这种刚性保障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只要在工作期间、在工作场所内发生的员工意外,企业很难逃避责任,职业病也好、员工猝死也罢、再加上额外的误工费用等,这些风险和损失,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
雇主责任险的定义: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的雇员在被雇佣期间,由于从事保单列明的相关工作而遭受意外事故,或者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性疾病所导致的伤、残、死亡,且符合国务院颁布的《工作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可认定为工伤的,依法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如果企业员工在从事雇佣的活动期间,他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安全由于意外受到损害后,只要被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用人单位就得承担相应的医疗费、下岗留薪期间的误工费、死亡伤残金、就业补助金等。但是,企业买了雇主责任险后,上面的费用就统统由保险公司来买单。
雇主责任险的赔偿项目包括7个方面:
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误工费用、医疗费用、法律诉讼费用、猝死、职业病。
其中,医疗费用是赔偿社保用药之后的费用。死亡赔偿金和伤残赔偿金,则按照当地的工伤标准与赔偿限额来比较,如果限额高于工伤标准,就按限额赔偿,反之,按工伤标准核定。
关于猝死,严格来讲,它是医学上的术语,医学上认为猝死属于突发疾病,并不属于意外事故,那能不能认定为工伤事故呢?根据工伤约定,只要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且在48小时以内身故的,就可以认定为工伤事故。
雇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且在保险期间内确诊的疾病,这就是职业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要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类别目录为准,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都得按这个类别目录的标准来使用。
雇主责任险的法律条例
雇主责任险适用《工作保险条例》,符合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与公众责任险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相反,雇主责任险适用严格责任,也就是无过错责任。
雇主责任险的理赔要点
首先,足额问题。理赔人员需核实投保是不是记名投保,核实出险人员有没有在记名的清单里,如果是不记名投保,就要计算投保人数量和出险时雇员总数的比例,以此来确定企业是不是足额投保,如果不足额投保,就要按比例进行赔偿。
其次,限额问题。搞清楚保单上的累计赔偿限额、每次事故赔偿限额、每人赔偿限额、以及每次事故免赔额等,赔偿金额不能超了上面的限额。
第三,时间原因地点问题。核实出险原因、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如果不符合原因、时间、地点,保险公司就会拒赔。
第四,附加条款问题。需要了解特别约定有没有扩展上下班途中、申报工资、自动承保新增雇员、24小时意外事故特别条款、境内公出等附加险。这几个特别约定都是雇主责任险经常用得上的,而上下班途中、24小时意外事故是比较常用的,你的企业如果想保障得更全面,建议多附上几个。
雇主责任险常见的不赔情形主要有:
被保险人的雇员自杀、自伤、打架、斗殴、犯罪以及无照驾驶机动车;
被保险人的雇员由于职业性疾病以外的疾病、传染病、分娩、流产以及因上述原因接受医疗、诊疗;
雇员因上下班途中遭受意外事故;
国家医保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之外的医药费用;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及住院服务标准范围之外的医疗费用;
陪护人员的误工费、交通费、生活护理费、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抚养费等;
精神损失
对于上下班途中条款,如果你的企业在投保时扩展了上下班途中条款,那么,你的雇员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一旦发生了没有本人责任或不是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就要赔。
雇主责任险的四大优势
赔偿职业病、误工费、法律费用、猝死(48小时以内),这是雇主责任险的首要的最大优势,其它产品如团体意外险等都不保。
其它优势还包括:
首先,它的误工费,比普通的住院津贴保障高;
第二,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只会将赔款转给企业,而不是雇员,避免了二次索赔的纠纷;
第三,买了雇主责任险后,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转嫁企业的法律责任。等等......
雇主责任险和团体意外险、安全生产责任险,都有哪些区别?
三者的区别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比团体意外险,雇主责任险的承保标的是雇主的法律赔偿责任,而团体意外险的保险标的是员工的身体或生命,在赔偿对象方面,团体意外险的赔偿金是给员工,员工获得赔偿后,仍然有权利向企业索赔。
另外,团体意外险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福利的一种体现,并不会由于工伤事故而能减少企业需要支付的那部分。